5月29日,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聯合主辦的2017“一帶一路”經貿合作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。
會議上,國務院國資委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發表演講稱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“一帶一路”從生產、市場兩端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新的動力,有利于中國對外開展優質產能合作。建設“一帶一路”綠色是基本的要求,也是成功的保證,也為環保產業帶來了機會。
趙華林強調,央企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要吸取以往的教訓,注重效益,不能盲目投資,要慎重決策,切忌"一窩蜂"。
在上述會議上,趙華林指出,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意味著生產端的改革、革命;而"一帶一路",意味著市場的變革。
他表示,近幾年來我國經濟中高速的運行,有很多產業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,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成了對產能過剩相關行業繞不開的問題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的質量,滿足需求,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的供給,擴大有效的供給,提高供給的結構,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。
而"一帶一路"則是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大局,以陸地、海洋兩大經濟動脈為線索,推進新型全球化的市場。通過"一帶一路"戰略的實施,讓更多的國家和人民同時享受中國發展的成果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"一帶一路"是相輔相成的,互為一體的。
趙華林指出,我國鋼鐵水泥等制造業雖然在國內市場相對過剩,但都是先進的產能,也是“一帶一路”地區需要的。他表示,很多列為"僵尸企業"的國有企業,其設施非常先進。“有的投資一百多億,只開了幾個月,設施非常先進,絕不是落后的產能,只由于市場的原因。”趙華林表示,推進"一帶一路"的建設,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,在一定程度上為過剩、優質產能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,優化產業的結構。
他強調,在"一帶一路"建設上,綠色要貫穿“五通”的全過程,企業“走出去”,綠色是基本的要求,也是成功的保證。他指出,環境保護是全球的事業,國外有國外的特點,沿線國家有沿線國家的法律,國情不同,環境稟賦不同,環境重點關注問題也不同,企業“走出去”要尊重當地的特點。
此外,他認為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的環境保護對環保產業“走出去”也是一個很好的時機。
為此,趙華林認為,要完善綠色"一帶一路"的管理機制,加強對企業環境保護的教育和監管,同時要創建綠色"一帶一路"的金融激勵機制,推進金融機制的赤道原則和綠色辦法,用信貸來支持綠色企業“走出去”。
關于央企參與"一帶一路"的問題,趙華林表示,國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,但是必須要有清醒的頭腦,吸取以往的教訓。
“過去我們很多企業的投資決策非常快,兩三年之內投資七、八個項目,效果就不會很好,有很多的教訓。我們‘走出去’絕對不是僅僅為了‘走出去’,而且要‘走回來’,要帶回效益。盲目的投資是不行的。”趙華林指出,“要提醒的是,現在不但要切忌"一窩蜂",還要慎重決策,要尊重所在國家法律法規,精耕細作,重管理、打造海外優質資產、優質項目,樹立中國的品牌,夯實長遠的基礎。”
趙華林表示,國資委將加強對央企在國外投資的監管,絕不能讓一些企業成為“脫僵的野馬”。
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,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,是企業與政府、企業與行業、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,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“孵化器”和“大本營”。
申請加入青商會